西电新闻网讯(记者 史倩云 摄影 侯坤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月7日,西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图片展、摄影书画作品展、专题书展正式开展。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省委巡视组原组长郑仲致辞。校党委书记任小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俊,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政办公室主任蔡固顺参加开展仪式。仪式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季庆阳主持。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陕西省档案局(馆)、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下,学校党委宣传部、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校友事务与对外合作处、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共同筹办了本次展览。
“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以史为鉴 照亮未来
郑仲代表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向主题展的开展表示祝贺。他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愿本次展览成为师生在历史中看清来路的镜子,更成为照亮师生以科技报国、以文化铸魂的前行方向的明灯。他寄语学校师生:一是永不忘记。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二是永不畏惧。传承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克难关;三是永不停步。以史明志,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做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
任小龙宣布西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图片展、摄影书画作品展、专题书展正式开展。
季庆阳介绍主题展览基本情况。

永不褪色的抗战“底片”:从人物视角反映伟大抗战
“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历史图片展展出历史照片200余张,分“中流砥柱”“延河弦歌”“电波铸剑”“烽火群英”“精神赓续”五个方面,聚焦党领导下的抗战中坚力量,回溯延安时期“教育为抗战服务”的实践,讲述了西电前身用科技力量直接服务抗战的历史贡献,再现了师生在抗战时期的生动故事,展示了西电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

“本次展览突出反映了西电人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学校校史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张朝介绍到。据了解,本次展陈方案经校内外专家多次评审确定,以真实性、典型性为标准,选取从人物视角反映伟大抗战这一切入口,引导师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
“这些历史图片不仅是记录,更激励着吾辈敬畏与传承革命精神。英烈们以热血护山河保家园,我们也定当铭记历史,不忘来时路”,通信工程学院王思阳在观展后说。
耄耋之年仍奋笔:95岁校友、92岁离退休教师作品参展
“弘扬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担当强国复兴使命”主题书画作品展共展出作品80幅(组),师生校友用笔墨丹青记录历史伟业,展现时代风华,吸引了46名离退休人员挥毫创作,包括4名90岁以上、15名80岁以上的离退休教职工。92岁的原通信工程学院陆心如教授满怀热情地创作了2幅精彩作品。广大校友也积极响应,来自4系581班的校友——95岁的离休干部仇步康、88岁的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甘仲民,以及81级校友、原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现陕西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应宏锋等的作品为主题展增色不少。

“校内这些老同志大多是退休后开始学习书法绘画的,但他们拿出了当年钻研科研的劲头,把治学精神运用到了书画创作上,达到了很高造诣,可以说一样是‘教授级别’”,学校书画协会会长王和平说。
镜头定格奋斗征程:“敢做敢拼就是最好的传承”
“弘扬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担当强国复兴使命”主题摄影展共展出作品80幅(组)。围绕“烽火记忆”“锦绣中华”“青春使命”“薪火传承”四个主题,师生用镜头共缅历史、共话未来,重温抗战峥嵘岁月,展现祖国壮丽山河,定格下西电人在传承红色基因、为强国复兴接续奋斗的精神风貌和生动实践。
获奖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戚富琪的作品《雷影苍穹》记录了雨雾天气中国产战斗机冲破涡流现象的昂扬姿态及震撼场景。“非常有幸在航展中捕捉到了这一瞬间,这正如同大国工匠们铸造‘国之重器’的艰辛过程,让我深受触动和鼓舞”。
学校摄影协会副会长林林表示,“展览特别挑选了师生科研攻关、运动会拼搏等现实场景,所展现的师生敢想敢拼的担当精神,正是对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与此同时,“纸页间的烽火”专题书展精选了与西电相关的权威通史、人物传记、科技救国、文艺作品等四类著作,辅以《新华日报》影印版珍贵历史文献,全景展现抗战壮阔图景、鲜活面孔、科技力量与心灵回响,以书籍为舟,引领读者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获奖代表、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阅读小贴士:
历史图片展位于南校区图书馆一楼文化长廊,摄影书画作品展位于南校区图书馆一楼圆厅,专题书展在南校区图书馆文化长廊和北校区图书馆二楼大厅同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