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奇)为贯彻落实国家工业软件发展战略,促进工业软件领域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合作,近日,以“智能赋能工业软件”为主题的工业软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西电杭州研究院举办。
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与国产工业软件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工业软件升级、面向工业领域的国产基础软件生态如何构建等议题日益受到企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权威专家,围绕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融合应用等前沿研究成果。会议由西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智能软件团队负责人李青山主持。
杭研院党委书记邓军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给予本次大会的鼎力支持致以诚挚谢意。他系统介绍了研究院三年多来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工业软件生态共性平台(试点)的总体规划与最新建设进展。
会议期间,特邀嘉宾们主要围绕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的新范式、国产基础软件生态体系构建路径等领域,就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工业软件、面向工业领域的国产基础软件生态如何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分享了司法智能、神经符号推理、AI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大模型及空天地操作系统五大前沿成果。

清华大学刘奕群教授团队在最高人民法院支持下,创新性采用“通专结合”模型设计,攻克了通用模型特化、专用模型泛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团队研发的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已在深圳辅助办案超70万件,并接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AI平台服务全国法院。该成果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北京市科技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南京大学马晓星教授分享了大模型与符号工具融合的研究成果。他指出,这是提升软件自动化的关键,并展示了团队在数学语料合成、命题形式化、不等式证明及循环不变式合成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北京大学刘譞哲教授在线分享了AI Infra系统软件栈研究,针对“不够用、不好用、不管用”三大挑战,他提出可扩展训练调度、推理加速、序列并行及异构调度等创新方案,为AI基础设施提供高效系统支持。

复旦大学彭鑫教授探讨了大模型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他指出,当前智能辅助虽能够提升效率,但在应对大规模开发等方面仍存挑战。随后,他分享了团队在应用开发、软件维护与质量保障的研究成果,并对大模型驱动软件工程的未来趋势作出展望。

北京邮电大学王尚广教授在线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双内核实时操作系统应用,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无人机飞控智控协同、巨型仿生机器人探索,为空天地一体化自主操作系统生态奠定基础。
李青山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正处于“模型驱动、智能赋能”的战略机遇期。本次会议展示的相关前沿成果,生动体现了产、学、研各界在算法创新、系统架构和应用落地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未来,西电将持续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有力推动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和生态建设,促进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智能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