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海华)春节后我省首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近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3天时间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揽才,数万求职者前来应聘。记者采访发现:能否协调好考研与找工作的关系、降低就业预期、增加学历之外的竞争砝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不少单位拒收考研生
本次招聘会用人需求以IT业为主,求职学生主要集中在电子类专业。在聘会现场,该校毕业生小张向记者诉苦:春节前,几家来学校挖人的知名企业都给自己许下月薪3000元的待遇,可忙于考研,自己并未签约。为赶上节后求职第一波高峰,他大年初五就返校,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一些单位听说他参加了研考便纷纷摇头,好不容易谈上一家单位,只给出1500元的工资标准,且要求工作3年内不准考研。
对此,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赵亚华认为:依往年经验看,节前招聘的单位大多实力雄厚,提前来是为优中选优,且需求量较大,而节后来的单位大多实力较弱,或为了拾遗补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决定先考研还是先就业,须根据个人、专业情况及社会需求尽早决定,以便尽早抓住机会。
本科待遇有所下降
过去的聘会上,有些单位门庭若市,有些则门可罗雀,可本次洽谈会上,却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学校、厂矿,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毕业生。记者还了解到,较之前两年月薪2000元~3000元的心理预期,今年大学生对薪金的要求有所下降,大多数将期望值定在1500元左右。
记者发现,这一标准与多数单位公开的本科生待遇不谋而合。不少单位表示:今年毕业生又比去年增加了30%,大学生薪水期望值的下降,无疑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
就业压力也波及在校生。记者在聘会现场看到,不少还在念大二、大三的学生也来“凑热闹”。一名刘姓同学说:“都说就业形势严峻,我就是想来现场体会一下!”西电科大学生工作处刘副处长也告诉记者,近年来各校都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少尚在低年级的在校生也开始为求职做准备,该校就业指导服务分“四个阶段”进行,从新生入学就开始了。
学历之外的条件被看重
记者发现,目前企业选才更注重人才的实用和效能发挥情况,在追求名校生有创造性和思维先进的同时,一些学历之外的条件,如以经验、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代表的行为方式等更被用人单位看好。
在众多求职者中,除有大量应届毕业生身影外,一些前几年毕业的学生也出现在会场。他们的就业情况怎样?一家刚刚接收到一份往届毕业生求职材料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主要招聘应届生,但如果往届生条件的确优秀,我们也会一视同仁。”
《西安晚报》200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