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开云app串关
高教视点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关注】中国的高等教育该考虑收缩了
时间:2010-04-29 09:26:14来源:《高教视点》第7期点击:

  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没有扩张的余地。即使把规模冻结在现有水平上,10年后也很难避免“空校危机”。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预言中国大学在五六年后将面临“空校危机”。几乎在文章发表的同时,就有报道说中国留美学生今年预计将超过10万人。这一潮流,将进一步深化“空校 ”的危机。

  我们不妨面对简单的事实: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正在进入急剧的老龄化过程,孩子的减少必然带来大学考生的减少。去年大学考生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下降:和2008年相比,山东省考生总数减少约8万人,河南省考生总数减少2.9万人,上海市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约2万人,河北省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了1.63万人。其中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的下降,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高考退潮之凶,可窥一斑。

  留美10万人,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突入我们的视野。这10万人有多少是本科生,多少是研究生,目前还没有明细数据。不过,近年来留学生年龄不断下降,本科生越来越成为主流,乃不争的事实。另外,留学欧洲、日本、韩国、大洋洲,乃至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数,也肯定是不小的数目。全加起来凑够10万本科生,大致不会离谱。这10万人在每年中国大学600多万人的录取数量中,不足2%,似乎无关紧要。但是,这些学生多来自大中城市,所享受的教育条件要优越得多。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越来越有能力送孩子出国读书。在未来五六年,出国留学的人数恐怕要翻番。而在老龄化的冲击下,如果大学考生从1000万人的水平跌到700万人,留学的本科生增长到20多万人,在中国大学每年600多万人录取能力的背景下,高考对这些大学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大学在现有水平上再略有扩张,考生的减少和出国人数的增长,都比预想的幅度要大,中国大学的招生人数,就可能低于考生人数。这样的局面,将可能进一步降低大学的质量,使最有经济资源和教育条件的阶层,进一步丧失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信心。10年后,每年几十万名留学生绝对不是神话。而大学考生人数,很有可能降到现在大学招生数字以下。这无疑给中国高等教育拉响了警报。如今,中国的一流大学仍然不停地“招兵买马”,这个点那个点没完没了地建。要把这些“业绩”正当化,最终还是要扩大招生人数。底层的大学,则一有机会就升级。

  当然,还有私立大学加入竞争。比如,就在我写此文时,又传来了“我国今年将增设43所高校”的消息,这大概意味着一年扩张了几万人的招生能力。然而,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却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没有扩张的余地。即使把规模冻结在现有水平上,10年后也很难避免“空校危机”。(《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6日)

  ▲扩展阅读

  1.《未来十年某些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24日

  2.《生源迅速减少 教育面临一场被动的变革》,《中国青年报》2010年4月20日

  3.《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入质量提升》,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年3月3日

  4.《大学之大》,荆楚网2010年2月3日

  来源:《高教视点》2010年4月20日总第7期

上一条:【他山之石】美国的校友捐赠文化
下一条:【视角】传媒的独占话语权也需要监督

【关注】中国的高等教育该考虑收缩了
发布时间:2010-04-29 09:26:14来源:《高教视点》第7期点击: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没有扩张的余地。即使把规模冻结在现有水平上,10年后也很难避免“空校危机”。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预言中国大学在五六年后将面临“空校危机”。几乎在文章发表的同时,就有报道说中国留美学生今年预计将超过10万人。这一潮流,将进一步深化“空校 ”的危机。

  我们不妨面对简单的事实: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正在进入急剧的老龄化过程,孩子的减少必然带来大学考生的减少。去年大学考生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下降:和2008年相比,山东省考生总数减少约8万人,河南省考生总数减少2.9万人,上海市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约2万人,河北省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了1.63万人。其中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的下降,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高考退潮之凶,可窥一斑。

  留美10万人,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突入我们的视野。这10万人有多少是本科生,多少是研究生,目前还没有明细数据。不过,近年来留学生年龄不断下降,本科生越来越成为主流,乃不争的事实。另外,留学欧洲、日本、韩国、大洋洲,乃至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数,也肯定是不小的数目。全加起来凑够10万本科生,大致不会离谱。这10万人在每年中国大学600多万人的录取数量中,不足2%,似乎无关紧要。但是,这些学生多来自大中城市,所享受的教育条件要优越得多。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越来越有能力送孩子出国读书。在未来五六年,出国留学的人数恐怕要翻番。而在老龄化的冲击下,如果大学考生从1000万人的水平跌到700万人,留学的本科生增长到20多万人,在中国大学每年600多万人录取能力的背景下,高考对这些大学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大学在现有水平上再略有扩张,考生的减少和出国人数的增长,都比预想的幅度要大,中国大学的招生人数,就可能低于考生人数。这样的局面,将可能进一步降低大学的质量,使最有经济资源和教育条件的阶层,进一步丧失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信心。10年后,每年几十万名留学生绝对不是神话。而大学考生人数,很有可能降到现在大学招生数字以下。这无疑给中国高等教育拉响了警报。如今,中国的一流大学仍然不停地“招兵买马”,这个点那个点没完没了地建。要把这些“业绩”正当化,最终还是要扩大招生人数。底层的大学,则一有机会就升级。

  当然,还有私立大学加入竞争。比如,就在我写此文时,又传来了“我国今年将增设43所高校”的消息,这大概意味着一年扩张了几万人的招生能力。然而,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却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没有扩张的余地。即使把规模冻结在现有水平上,10年后也很难避免“空校危机”。(《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6日)

  ▲扩展阅读

  1.《未来十年某些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24日

  2.《生源迅速减少 教育面临一场被动的变革》,《中国青年报》2010年4月20日

  3.《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入质量提升》,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年3月3日

  4.《大学之大》,荆楚网2010年2月3日

  来源:《高教视点》2010年4月20日总第7期

责任编辑:吴华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