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开云app串关
开云登录入口官网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学在西电】外院课程思政建设: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时间:2023-12-26 17:11:26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记者 王曦

“With master plans and concrete measures in place, the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will reap long-term benefits as we persevere in our efforts toward higher-quality and higher-level development.通过布局开篇的‘大写意’和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将久久为功,向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发展。”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new generations who are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nd aesthetically equipped to carry on the socialist cause.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这是国内权威的学术性、教育性出版机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思政英语数字课程1》中的内容,在其封面上“编者:杨荣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编审:曹志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显得格外醒目。教材编者还有冯延琴、王丽莉、王俊、王娟、廉虹、樊晓莉、辛冀秋,他们都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参与编写这册英语权威教材的专家团队成员。

也正是凭借这册教材的全新视角、创新形式,西电外国语学院的实践案例“依托精品思政教材,培养学生正向价值”被编入外研社《2021中国高校外语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白皮书》中。

640.png

木铎金声,树蕙滋兰——以新教材引领思政课程建设

回溯过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与课程思政结缘已久。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但早在此之前,西电外国语学院便已投入课程思政建设数载,成为了全国最早融入课程思政的高校外国语学院之一。

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之初,在学院执行院长马刚的统筹规划下,学院副院长曹志宏带领团队学习相关文件、讲座,积极调研,同时聘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永林教授为顾问帮助指导相关工作。对此,曹志宏说:“我们开始想避免简单、生硬的思政案例翻译,所以在各个维度都去做一些前期的文献梳理和调研,逐渐形成了集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和‘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家人、爱工作,努力成为更好的人的理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外语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维度。”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外研社刚好开始教材思政修订工作,广泛联络高校,计划在自主平台Unipus上线有关思政的内容。很快,外研社通过马刚了解到西电外语思政的宣讲内容和红色西电等思政素材,十分认可西电的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理念,于是主动邀请西电外国语学院为其编写新版英语数字教材,使用范围几乎覆盖全国211高校。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曹志宏带领团队毅然挑起“重担”,秉承着“要做就要做好”的想法,常常与星月为伴编写到深夜,有时凌晨一点还在沟通内容与素材。从整体框架到具体素材,从以前英语教材案例的“国外引进”到更为适合、贴近的“本土案例”,从大类主题到细分类别,曹志宏和团队往往是细细寻,慢慢找,既要满足内容的要求也要满足难度的要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3个月内顺利完成了从框架到编辑到初稿的前期编写任务,随后便开始更为深入的打磨工作。

2020年9月,教材终于成功上线Unipus平台。目前,教材已经覆盖到287所高校、36.88万人,广受师生欢迎和好评。

教材上线后,曹志宏带领团队成员廉虹、王娟、王丽莉在外研社Unipus平台以及钉钉平台U讲堂直播群上与全国教师分享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设计与示范;前后4次在“外研社2020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线上研究班”做课程思政主题讲座;入选学校首批思政示范课,为校内“教师发展培训”作了2次相关主题讲座及一次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现场展示。

此外,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团队还曾在202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外语》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两项;在2022年高教社主办的高等学校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得特等奖二项;在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中获得全国复赛一等奖;在2023年外研社举办的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数字教材编写谈及更大范围的英语思政课程理念,曹志宏说:“其实课程思政和外语教学就是一个同心圆的概念,一定是同向同行的,其中最核心的部分肯定是育人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及‘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育人理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团队会通过发掘中外价值观共同共通的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学生们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省下尝试去翻译“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加深理解与印象;在日常教学中,在读到素材中外国人的学习经历时,尝试找到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辨别寻找“修身”“齐家”“治国”的相似对应内容;在介绍奥黛丽·赫本时让学生们尝试翻译汉代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如果实在拿不准,还可以在夹杂着许渊冲等名家翻译的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探讨。总之,就是要通过有趣、生动的课程内容设计,超越工具和语言本身,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输入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

目前,外国语学院正以此为基础致力于跨文化对比研究、中外文化比较,以更高阶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

在外国语学院翻译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机会关注国家大事,共同学习国家领导人最新讲话内容的双语版,最近还尝试翻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强国APP上的《每日一词》专栏下学习最新内容;也有机会时刻关注校内大事,如共同学习郝跃院士最新发表的顶刊英文论文的写作技巧,将央视报道段宝岩院士“逐日工程”的新闻作为科技口译的素材,“协助”老师润色机电工程学院张强教授最新顶刊成果的英文版报道素材;更有机会同步科技前沿,一同学习翻译潘建伟教授关于量子计算的最新讲座、了解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盛况和最新资讯、以翻译视角探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华为Mate 60系列发布会……

这些只是学校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仝文宁在课堂上依托家国情怀、家校情怀着力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仝文宁在课堂、作业、考试、教材和日常分享中都坚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的“价值引领”贯穿始终。

曾经,为了能在下午课堂上用上习近平总书记当天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教学案例,仝文宁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将权威发布的演讲中英文素材逐段对照形成中英材料,通过朋友圈知道这一消息的同行老师们甚至争相向她索要原始文档。

“审美追求的健康是译者最应该具备的品质。”这是仝文宁始终坚信并一直在践行的一句话。这既是对坚持思政育人的恪守,也是个人教书育人的理想追求。2020级翻译专业的刘钰莹在保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后,第一时间向仝文宁汇报了这个喜讯,“老师!我收到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啦!非常感谢老师帮我改推荐信,一遍遍帮我签字,也觉得非常幸运能遇到您,不仅仅是学业上,还有您给我们带来生活中的智慧,前些天上课的时候也是我最焦虑的时候,您那天就讲起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一些困难,真的犹如一束光打在心里的感觉!”同样来自2020级翻译专业的刘婉晴则是在喜获全国大奖后,第一时间向仝文宁分享了这份喜悦,“仝老师,和您报个喜,我是刘婉晴,第24届‘希望之星’全国决赛结束了,四轮比拼以后我得了全国十强第二名,是特等奖,感谢您及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和关心,爱咱们翻译系,爱外院……谢谢老师栽培,比赛结束以后很多选手来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我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的!那一刻很有归属感,幸福极了。”

播种希望,开花结果,通过调研市面上的汉英教材,仝文宁发现这些教材中鲜有关于价值引领的,通过把日常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由仝文宁参与编写,融入大量思政元素的教材《科技汉英笔译》出版在即,其中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翻译伦理”及“译者职业道德”的章节及内容赫然在列。

仝文宁以身作则向同学们树立榜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而将思政元素贯穿教书育人始终,也是每一位外国语学院老师们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光阴沧海,匠人匠心——用“大思政”思维贯穿育人始终

对于学院整体的课程思政建设,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徐战利说:“大学外语是课程思政的主课堂和主阵地,外院教师大有可为。曹院长团队与外研社的合作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院教师应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西电外国语学院,像曹志宏、仝文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冯延琴的《“慈”文化之解读》《我们去旅行》、辛冀秋的《友谊:跨越性别与国界》、李文兰的《成功之道》、连建华的《战胜恐惧》、李璐的《构建学习共同体,导向深度学习》等等。目前,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已经达到36个。在中西部地区高等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高等学院(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中,凭借这些优秀案例,学校外国语学院的陈争峰、赵小溪、马刚、王丽莉、张莹带领团队多次获得特等奖及国家级一等奖的殊荣。这些成绩背后,无一不是外国语学院老师们厚植家国情怀、深怀家校情愫、立德树人、赓续祖国红色血脉、传承西电红色基因的满腔热忱与专注执着。

事实上,外国语学院早已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立足西电特色,因势利导,优化设计,通过案例来设计资料进而完成育人教学。例如引述讲解《永不消逝的电波》,让新生们在第一堂课尝试翻译校训、翻译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等,并通过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持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古今中西文化之间发现联系,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道德品质培养和语言知识技能提升融会贯通。

在外国语学院廉虹名为“奥德赛岁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教学单元展示中,会精细设计小组探究性合作学习任务,包括:荷马史诗——英雄奥德赛,玄奘的故事,西电光辉历史,西电人物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的故事。多数小组任务都能归结到“不忘初心”的理念上,实现了英语课程“知识、能力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微信图片_20231226170716.png

实际上,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廉虹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无论是对课堂学生、考研学生、参赛学生,她都会给予悉心指导。在廉虹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保研和在国家级省级英语比赛斩获优异成绩的学生更是不胜枚举。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在未来,外国语学院将充分发挥英语课程人文学科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挖掘课程人文内涵,融入思政元素和素材,围绕政治、文化、法治、道德等主题选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建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在外语教学中内蕴出“中国味”,用中华文化重新赋能外语教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以内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学院课程打造成一门门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怀的课程。

凿井者匠心独运、锲而不舍,以一口口井的精深默默奉献甘泉滋润田亩,一亩亩田以其葱茏丰茂昭示凿井者的广博无私。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初心与使命从来不曾改变,立足新时代,无数西电人将继续以积极心态、创新姿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家国意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才,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条:聚焦|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学在西电】郑皓天:沉淀打磨 理想终在彼岸

【学在西电】外院课程思政建设: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发布时间:2023-12-26 17:11:26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记者 王曦

“With master plans and concrete measures in place, the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will reap long-term benefits as we persevere in our efforts toward higher-quality and higher-level development.通过布局开篇的‘大写意’和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将久久为功,向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发展。”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new generations who are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nd aesthetically equipped to carry on the socialist cause.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这是国内权威的学术性、教育性出版机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思政英语数字课程1》中的内容,在其封面上“编者:杨荣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编审:曹志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显得格外醒目。教材编者还有冯延琴、王丽莉、王俊、王娟、廉虹、樊晓莉、辛冀秋,他们都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参与编写这册英语权威教材的专家团队成员。

也正是凭借这册教材的全新视角、创新形式,西电外国语学院的实践案例“依托精品思政教材,培养学生正向价值”被编入外研社《2021中国高校外语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白皮书》中。

640.png

木铎金声,树蕙滋兰——以新教材引领思政课程建设

回溯过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与课程思政结缘已久。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但早在此之前,西电外国语学院便已投入课程思政建设数载,成为了全国最早融入课程思政的高校外国语学院之一。

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之初,在学院执行院长马刚的统筹规划下,学院副院长曹志宏带领团队学习相关文件、讲座,积极调研,同时聘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永林教授为顾问帮助指导相关工作。对此,曹志宏说:“我们开始想避免简单、生硬的思政案例翻译,所以在各个维度都去做一些前期的文献梳理和调研,逐渐形成了集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和‘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家人、爱工作,努力成为更好的人的理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外语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维度。”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外研社刚好开始教材思政修订工作,广泛联络高校,计划在自主平台Unipus上线有关思政的内容。很快,外研社通过马刚了解到西电外语思政的宣讲内容和红色西电等思政素材,十分认可西电的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理念,于是主动邀请西电外国语学院为其编写新版英语数字教材,使用范围几乎覆盖全国211高校。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曹志宏带领团队毅然挑起“重担”,秉承着“要做就要做好”的想法,常常与星月为伴编写到深夜,有时凌晨一点还在沟通内容与素材。从整体框架到具体素材,从以前英语教材案例的“国外引进”到更为适合、贴近的“本土案例”,从大类主题到细分类别,曹志宏和团队往往是细细寻,慢慢找,既要满足内容的要求也要满足难度的要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3个月内顺利完成了从框架到编辑到初稿的前期编写任务,随后便开始更为深入的打磨工作。

2020年9月,教材终于成功上线Unipus平台。目前,教材已经覆盖到287所高校、36.88万人,广受师生欢迎和好评。

教材上线后,曹志宏带领团队成员廉虹、王娟、王丽莉在外研社Unipus平台以及钉钉平台U讲堂直播群上与全国教师分享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设计与示范;前后4次在“外研社2020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线上研究班”做课程思政主题讲座;入选学校首批思政示范课,为校内“教师发展培训”作了2次相关主题讲座及一次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现场展示。

此外,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团队还曾在202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外语》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两项;在2022年高教社主办的高等学校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得特等奖二项;在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中获得全国复赛一等奖;在2023年外研社举办的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数字教材编写谈及更大范围的英语思政课程理念,曹志宏说:“其实课程思政和外语教学就是一个同心圆的概念,一定是同向同行的,其中最核心的部分肯定是育人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及‘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育人理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团队会通过发掘中外价值观共同共通的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学生们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省下尝试去翻译“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加深理解与印象;在日常教学中,在读到素材中外国人的学习经历时,尝试找到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辨别寻找“修身”“齐家”“治国”的相似对应内容;在介绍奥黛丽·赫本时让学生们尝试翻译汉代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如果实在拿不准,还可以在夹杂着许渊冲等名家翻译的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探讨。总之,就是要通过有趣、生动的课程内容设计,超越工具和语言本身,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输入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

目前,外国语学院正以此为基础致力于跨文化对比研究、中外文化比较,以更高阶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

在外国语学院翻译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机会关注国家大事,共同学习国家领导人最新讲话内容的双语版,最近还尝试翻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强国APP上的《每日一词》专栏下学习最新内容;也有机会时刻关注校内大事,如共同学习郝跃院士最新发表的顶刊英文论文的写作技巧,将央视报道段宝岩院士“逐日工程”的新闻作为科技口译的素材,“协助”老师润色机电工程学院张强教授最新顶刊成果的英文版报道素材;更有机会同步科技前沿,一同学习翻译潘建伟教授关于量子计算的最新讲座、了解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盛况和最新资讯、以翻译视角探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华为Mate 60系列发布会……

这些只是学校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仝文宁在课堂上依托家国情怀、家校情怀着力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仝文宁在课堂、作业、考试、教材和日常分享中都坚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的“价值引领”贯穿始终。

曾经,为了能在下午课堂上用上习近平总书记当天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教学案例,仝文宁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将权威发布的演讲中英文素材逐段对照形成中英材料,通过朋友圈知道这一消息的同行老师们甚至争相向她索要原始文档。

“审美追求的健康是译者最应该具备的品质。”这是仝文宁始终坚信并一直在践行的一句话。这既是对坚持思政育人的恪守,也是个人教书育人的理想追求。2020级翻译专业的刘钰莹在保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后,第一时间向仝文宁汇报了这个喜讯,“老师!我收到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啦!非常感谢老师帮我改推荐信,一遍遍帮我签字,也觉得非常幸运能遇到您,不仅仅是学业上,还有您给我们带来生活中的智慧,前些天上课的时候也是我最焦虑的时候,您那天就讲起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一些困难,真的犹如一束光打在心里的感觉!”同样来自2020级翻译专业的刘婉晴则是在喜获全国大奖后,第一时间向仝文宁分享了这份喜悦,“仝老师,和您报个喜,我是刘婉晴,第24届‘希望之星’全国决赛结束了,四轮比拼以后我得了全国十强第二名,是特等奖,感谢您及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和关心,爱咱们翻译系,爱外院……谢谢老师栽培,比赛结束以后很多选手来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我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的!那一刻很有归属感,幸福极了。”

播种希望,开花结果,通过调研市面上的汉英教材,仝文宁发现这些教材中鲜有关于价值引领的,通过把日常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由仝文宁参与编写,融入大量思政元素的教材《科技汉英笔译》出版在即,其中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翻译伦理”及“译者职业道德”的章节及内容赫然在列。

仝文宁以身作则向同学们树立榜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而将思政元素贯穿教书育人始终,也是每一位外国语学院老师们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光阴沧海,匠人匠心——用“大思政”思维贯穿育人始终

对于学院整体的课程思政建设,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徐战利说:“大学外语是课程思政的主课堂和主阵地,外院教师大有可为。曹院长团队与外研社的合作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院教师应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西电外国语学院,像曹志宏、仝文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冯延琴的《“慈”文化之解读》《我们去旅行》、辛冀秋的《友谊:跨越性别与国界》、李文兰的《成功之道》、连建华的《战胜恐惧》、李璐的《构建学习共同体,导向深度学习》等等。目前,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已经达到36个。在中西部地区高等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高等学院(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中,凭借这些优秀案例,学校外国语学院的陈争峰、赵小溪、马刚、王丽莉、张莹带领团队多次获得特等奖及国家级一等奖的殊荣。这些成绩背后,无一不是外国语学院老师们厚植家国情怀、深怀家校情愫、立德树人、赓续祖国红色血脉、传承西电红色基因的满腔热忱与专注执着。

事实上,外国语学院早已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立足西电特色,因势利导,优化设计,通过案例来设计资料进而完成育人教学。例如引述讲解《永不消逝的电波》,让新生们在第一堂课尝试翻译校训、翻译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等,并通过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持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古今中西文化之间发现联系,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道德品质培养和语言知识技能提升融会贯通。

在外国语学院廉虹名为“奥德赛岁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教学单元展示中,会精细设计小组探究性合作学习任务,包括:荷马史诗——英雄奥德赛,玄奘的故事,西电光辉历史,西电人物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的故事。多数小组任务都能归结到“不忘初心”的理念上,实现了英语课程“知识、能力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微信图片_20231226170716.png

实际上,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廉虹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无论是对课堂学生、考研学生、参赛学生,她都会给予悉心指导。在廉虹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保研和在国家级省级英语比赛斩获优异成绩的学生更是不胜枚举。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在未来,外国语学院将充分发挥英语课程人文学科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挖掘课程人文内涵,融入思政元素和素材,围绕政治、文化、法治、道德等主题选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建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在外语教学中内蕴出“中国味”,用中华文化重新赋能外语教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以内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学院课程打造成一门门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怀的课程。

凿井者匠心独运、锲而不舍,以一口口井的精深默默奉献甘泉滋润田亩,一亩亩田以其葱茏丰茂昭示凿井者的广博无私。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初心与使命从来不曾改变,立足新时代,无数西电人将继续以积极心态、创新姿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家国意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才,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冯毓璇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