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学校启动了“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西电人”大讨论。大讨论以回信精神为指导,以创建“电子信息学科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目标,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立志成长为德才兼备、创新思辨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意识,引领广大教师争做有家国情怀的学术前沿开拓者和学生成长指导者的信念,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强化服务意识、争做爱岗敬业的管理服务者的服务自觉性。为营造好大讨论活动氛围,宣传部特开设“做三有西电人”专题,面向学校一线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和广大干部等约稿,围绕“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西电人”表观点、谈感受、展视野、话情怀,分享西电人的“三有”故事。投稿:news@mail.xidian.edu.cn
做三有西电人⑩王海:做科研教学之路的行者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海
自1994年来到西电求学,本科、硕士到博士,在这里我度过了完整的大学和研究生时代;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在这里我开启了教学和科研之路。在西电的培养下,我从追逐理想的学生到实现自我担当的导师,陪伴着学校的发展和超越,感到无比自豪。
志不强者,智不达
刚留校的几年,我一度陷入科研困局,因不断摸索却仍然找不到出路而迷茫。所幸我持续努力着,终于在高速卫星通信中做出了业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科研路上充满波折与艰辛,内心那股不甘平庸的追求、不屈的人生理想带我走出了一个又一个低谷。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行动引导学生,在实现自我进步的同时为学校的建设添枝加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持将科研落实到应用,鼓励研究生在科研上要挑战具有应用价值的课题,勇于创新和创造,切实让科研在社会进步中发挥作用。实验室的学生们也都在努力实现自己抱负的同时践行着我们的科研理想。我们在高速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在高分对地观测系列卫星等重要国家型号任务中得到了应用。另外,我的多名研究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Applied Physic Letters等多个领域内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我感到欣喜和满足。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17年我来到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在包为民院士、李小平教授、梁玮书记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征途,担任院长助理,负责本科教学工作。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对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正是西电人一直传承的红色精神,而创新更是对大学生们新的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脱离创新就无法更好的实现中国梦,无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为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试验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将学生的青春梦融于中国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西电扎根于红色根系,习总书记给“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是对我校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中国梦承载着我理想和信念,我和学生们一起为学校“三个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西电人,方能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
王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速数据通信、卫星数据链传输与检测、精密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嫦娥系列、高分系列、资源系列国家重大卫星型号方面的科研任务。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IEEE Trans. on UFFC、Applied Physics Letters、Sensors、中国科学通报等杂志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担任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TUFFC、IEEE TIM、IEEE TCAS II、仪器仪表学报、西电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TI杯国家二等奖1项。获得陕西省“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优质教学质量奖”一等奖、连续六年获得“优秀”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