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开云app串关
开云登录入口官网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做三有西电人⑨孙伟:做无愧于变革时代的教育者
时间:2017-09-30 08:58:53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前言: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学校启动了“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西电人”大讨论。大讨论以回信精神为指导,以创建“电子信息学科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目标,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立志成长为德才兼备、创新思辨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意识,引领广大教师争做有家国情怀的学术前沿开拓者和学生成长指导者的信念,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强化服务意识、争做爱岗敬业的管理服务者的服务自觉性。为营造好大讨论活动氛围,宣传部特开设“做三有西电人”专题,面向学校一线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和广大干部等约稿,围绕“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西电人”表观点、谈感受、展视野、话情怀,分享西电人的“三有”故事。投稿:news@mail.xidian.edu.cn

做三有西电人⑨孙伟:做无愧于变革时代的教育者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孙伟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我一直秉持着求新创新的科研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寻找新答案,紧跟科学前沿,在不断求索中曲折前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入思考时代需求及我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倾注全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及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标坚定,追求卓越

“源头活水润清奇”。求变创新作为科研工作的灵魂,是人类从蒙昧的远古发展至如今文明时代的"源头活水,也是导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守正立德垂范的根本法宝。正如哲人所言,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郭宝龙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研究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厚积薄发,不断的在"追梦"的路上砥砺前行。紧跟国际前沿研究,夯实基础,由点到面,做好科研规划,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理论及高端应用为目标。在"智能环境感知与控制"这一交叉学科领域,从生物智能体的感知方法与理论出发,开展了仿生智能理论和方法在感知领域的研究,形成了基于仿生智能的无人系统智能环境感知特色方向,并在仿生视觉、自主导航与协同自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工程技术领域,解决超高过载环境下高帧频图像可靠存储问题,实现了设备的研制定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诞生于大学生宿舍的深圳大疆创新科技公司,用了9年时间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军者。大疆的成功,是一群年轻人坚持理想、追随兴趣、脚踏实地做事情的产物,也是大学教育所期望的目标之一。为有效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借鉴利用、取长补短,协助学院梁玮书记于2016年与大疆创新联合成立“西电科大-大疆创新实验基地”,在空间探索、无人机技术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成立大疆无人机俱乐部,组织开展了无人机开发者大赛,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了RoboMasters 2017赛季西部赛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赴西工大开展航模工程实训,通过现代化航模组实习,同学们能够初步掌握航模的设计、加工及飞行技术。实现了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创新教育,矢志不渝

如何整合利用科研资源,在广大学生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我一直在践行和思考。以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基于大疆无人机平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研究环境,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发布相关课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意应用于无人机上,与最前沿的科技“亲密接触”。打通了学生俱乐部、专业实验室、高水平创新成果的双创育人链条。指导学生针对无人机的个体智能、群体协同、工业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天眼卫士”无人机云计算平台荣获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无人机救援平台项目荣获陕西省金奖的好成绩。

学研结合,育人为先

建立复杂系统的模型概念、开拓国际化学术视野会对学生的创新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无人机涉及复杂的力学、电学、控制及传感技术,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思想交融,利于综合性地帮助学生成长;创新方式,促进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实施四位一体,开创“跨、创、学、研” 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设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跨”,以创新创业为人才培养目标—“创”,开放式无人机课程教学—“学”,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基地—“研”,建设一流创新实验基地。探索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鼓励同学们大胆探索,敢于竞争,勇于担当,在蜕变中成长。

从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9个年头,西电精神给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勇于担当与主人翁精神是我奋斗的行为准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我校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我将为学校的科研进步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于变革时代的教育者。

孙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于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省级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西电-大疆创新实验基地负责人。IEEE会员,SPIE会员。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访问学者。担任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Journal of Intellgient & Robotic System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2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主编《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工程导论》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获“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016年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眼卫士”金奖项目指导老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往期链接:

做三有西电人|刘建伟:做有情怀的价值引领者

做三有西电人|常晶晶:进步或源于实验室一小步

做三有西电人|夏永林:做思政课改革路上的奔跑者

做三有西电人|陈渤:研究工作应追赶科技前沿

做三有西电人|韩根全:勇于攀登科研“苍龙岭”

做三有西电人|李刚:传承红色基因,建一流马院

做三有西电人|张进成:做有仁爱之心的好导师

做三有西电人|王艳:用努力让情怀落地

上一条:西电召开稳定安全工作会议 安排部署近期工作
下一条:做三有西电人|机关党委印发方案启动大讨论

做三有西电人⑨孙伟:做无愧于变革时代的教育者
发布时间:2017-09-30 08:58:53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前言: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学校启动了“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西电人”大讨论。大讨论以回信精神为指导,以创建“电子信息学科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目标,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立志成长为德才兼备、创新思辨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意识,引领广大教师争做有家国情怀的学术前沿开拓者和学生成长指导者的信念,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强化服务意识、争做爱岗敬业的管理服务者的服务自觉性。为营造好大讨论活动氛围,宣传部特开设“做三有西电人”专题,面向学校一线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和广大干部等约稿,围绕“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西电人”表观点、谈感受、展视野、话情怀,分享西电人的“三有”故事。投稿:news@mail.xidian.edu.cn

做三有西电人⑨孙伟:做无愧于变革时代的教育者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孙伟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我一直秉持着求新创新的科研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寻找新答案,紧跟科学前沿,在不断求索中曲折前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入思考时代需求及我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倾注全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及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标坚定,追求卓越

“源头活水润清奇”。求变创新作为科研工作的灵魂,是人类从蒙昧的远古发展至如今文明时代的"源头活水,也是导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守正立德垂范的根本法宝。正如哲人所言,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郭宝龙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研究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厚积薄发,不断的在"追梦"的路上砥砺前行。紧跟国际前沿研究,夯实基础,由点到面,做好科研规划,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理论及高端应用为目标。在"智能环境感知与控制"这一交叉学科领域,从生物智能体的感知方法与理论出发,开展了仿生智能理论和方法在感知领域的研究,形成了基于仿生智能的无人系统智能环境感知特色方向,并在仿生视觉、自主导航与协同自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工程技术领域,解决超高过载环境下高帧频图像可靠存储问题,实现了设备的研制定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诞生于大学生宿舍的深圳大疆创新科技公司,用了9年时间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军者。大疆的成功,是一群年轻人坚持理想、追随兴趣、脚踏实地做事情的产物,也是大学教育所期望的目标之一。为有效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借鉴利用、取长补短,协助学院梁玮书记于2016年与大疆创新联合成立“西电科大-大疆创新实验基地”,在空间探索、无人机技术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成立大疆无人机俱乐部,组织开展了无人机开发者大赛,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了RoboMasters 2017赛季西部赛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赴西工大开展航模工程实训,通过现代化航模组实习,同学们能够初步掌握航模的设计、加工及飞行技术。实现了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创新教育,矢志不渝

如何整合利用科研资源,在广大学生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我一直在践行和思考。以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基于大疆无人机平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研究环境,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发布相关课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意应用于无人机上,与最前沿的科技“亲密接触”。打通了学生俱乐部、专业实验室、高水平创新成果的双创育人链条。指导学生针对无人机的个体智能、群体协同、工业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天眼卫士”无人机云计算平台荣获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无人机救援平台项目荣获陕西省金奖的好成绩。

学研结合,育人为先

建立复杂系统的模型概念、开拓国际化学术视野会对学生的创新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无人机涉及复杂的力学、电学、控制及传感技术,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思想交融,利于综合性地帮助学生成长;创新方式,促进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实施四位一体,开创“跨、创、学、研” 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设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跨”,以创新创业为人才培养目标—“创”,开放式无人机课程教学—“学”,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基地—“研”,建设一流创新实验基地。探索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鼓励同学们大胆探索,敢于竞争,勇于担当,在蜕变中成长。

从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9个年头,西电精神给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勇于担当与主人翁精神是我奋斗的行为准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我校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我将为学校的科研进步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于变革时代的教育者。

孙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于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省级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西电-大疆创新实验基地负责人。IEEE会员,SPIE会员。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访问学者。担任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Journal of Intellgient & Robotic System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2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主编《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工程导论》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获“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016年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眼卫士”金奖项目指导老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往期链接:

做三有西电人|刘建伟:做有情怀的价值引领者

做三有西电人|常晶晶:进步或源于实验室一小步

做三有西电人|夏永林:做思政课改革路上的奔跑者

做三有西电人|陈渤:研究工作应追赶科技前沿

做三有西电人|韩根全:勇于攀登科研“苍龙岭”

做三有西电人|李刚:传承红色基因,建一流马院

做三有西电人|张进成:做有仁爱之心的好导师

做三有西电人|王艳:用努力让情怀落地

责任编辑:付一枫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