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鸣琦)2月底,省教育厅和宝鸡市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以加快宝鸡地区人才培养步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同时,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的领导也与当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与宝鸡高新区携手建设研究基地,开发研制新产品、申报承担科研项目、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推进宝鸡高新区“二次创业”,服务一线两带建设。
协议签订是在省教育厅和宝鸡市政府联合举行的加快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结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发区、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即“两个结合”)的座谈会上举行的。据悉,这些高校近年来与宝鸡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共同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长岭集团公司联合建立的研发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与长岭集团公司、宝鸡石油机械厂、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科技项目合作;西北大学城市资源系承担的宝鸡市土地局委托的“宝鸡市土地利用规划”、学校与市政府联合申报的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宝鸡市渭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宝鸡渭滨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与设计”等项目,合同额近150万元;西安理工大学为宝鸡20余家企业培养MBA人才;西安石油大学与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也在积极准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期有效合作。
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我省高新区建设已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在西安高新区,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的科技企业接近70%,转化科研成果4000多项。宝鸡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已经在园区面积、入区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将会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陕西日报》200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