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学科专业 培养操作能力 转变就业观念 做好服务工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99%
人民网西安8月22日电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却连续10多年供不应求,今年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9.23%,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克服‘高分低能’现象,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工作,使我校毕业生成了社会的‘抢手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立在谈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验时,这样认为。该校的具体作法是:
——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横向”推行“三个打通”,“纵向”坚持“四个不断线”。“三个打通”——即按学科大类打通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类别打通专业基础课,相邻专业打通大部分专业课,辅之以跨专业选课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4个不断线”——即在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坚持外语教学不断线、计算机教学不断线、实践创新活动不断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一年一度的“星火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学校连续14年都有近2000名学生提交上千件优秀作品参加决赛,内容包括实用小发明、电子硬件制作、软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涉及电子、通信、机械、环保、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在近年来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竞赛成绩均居全国高校前列。用人单位也评价该校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分到单位就能派上用场。”
——转变就业观念,服从国家需要。前几年,经常有些大型企业一次需求该校毕业生数百人,由于地域和待遇的吸引,毕业生中出现集中流向京、津、沪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资”单位的趋势。学校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和教育手段鼓励引导学生,把宏观经济形势和就业状况分析、职业价值观教育、人生职业设计等内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之中,利用“周末晚点名”及时向学生传递、分析就业动态和信息,邀请业界成功人士举办专题讲座,在校报开辟就业专版,在就业网站设立多个专栏,指导学生结合平时的专业学习做好职业预设计。根据学生的专业综合排名确定可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择业、有行业和地域限制择业的人数比例,保证了国有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国防重点单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
——做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服务工作。在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及时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学校为就业指导中心的5个专用报告厅、洽谈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及相关设备,设立了就业信息发布专用橱窗,建立了就业指导服务专用网站。在毕业生生源情况发布、毕业生推荐、招聘洽谈、正式签约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以确保用人单位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学校还推行毕业生回访制度,每年都分别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放上千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各行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建议,坚持每半月向全校公告一次基层学院就业工作进度,在年度学生工作考评中,就业工作是对基层学院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就业工作的重心逐步向学院下移。 (孟西安 王小娟)
来源:2004年8月25日 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京)
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3/273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