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开云app串关
高教视点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焦点】教授不必守清贫 教育必须有尊严
时间:2011-11-24 16:45:30来源:《高教视点》2011年第8期(总第22期)点击:

  教授不必守清贫 教育必须有尊严

  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看到报道的第一时间,我竟分辨不出这个消息是好是坏,作为读者该喜还是该忧。造成这种心情上不知喜忧的尴尬是有缘由的,一则是喜,以往一身清贫两袖清风的教授终于能通过收入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一则是忧上加忧,大学教师之间的贫富差距竟然越拉越大,差距甚至能类比煤老板和矿工。
  
  那么,富教授的财富是如何获得的呢?首先是专攻的术业让教授们贫富分化,据说没钱的教授多集中在基础学科以及无法市场化、不受社会重视的专业领域,但也因人而异,也有语文老师靠成电视讲座明星跻身“有钱一族”行列的先例,再就是第二条途径——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公司、搞培训、做客座,赚取大量外快。而在教授收入排行榜的金字塔底部,大量教师由于年纪较轻、学历相对较低,不得不通过省吃俭用的方式来为继续深造积攒学费,以图能够早日跻身高收入教授的金字塔顶端。基于这个报道,“教师经不住清贫的考验”的批评纷至沓来,不绝于耳。
  
  无私奉献似乎是教师的天性,“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古谚也告知天下,教师必须清贫地任劳任怨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但更多的人好像忘了,其实教师也是一种职业,也要通过劳动获得社会支付的劳动报酬,为生存提供保障。所以我说,教师为什么必须清贫?教师为什么不能有好的生活质量?教师一定要“牺牲自己”才算完成使命吗?
  
  我想大家给出的答案都会是否定的,因为富教授穷教授的问题实质根本不在这里,一个教授是否称职最关键的评判标准不是富还是穷,而是他们收入的取得是否具有合理及合法性。中青报的这个报道里引用了两个例子,一个学生说:“教投资学的教授开着辆奥迪A6,家里有两三处房产。他说有人开出年薪百万聘他去当基金经理,他都嫌少不去,你可以想象他多么有钱啊。”另一个学生说:“凭借所做项目,我认识的这个教授成为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的老总,开着价值400多万元的兰博基尼跑车,在校园里常常引来围观。”显而易见,部分教授将有限的精力耗费在了频频的走穴与跑场上,上课是教授,下课成老板,最终致使主业副业化,副业主业化,甚至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背离教授的本意和职责所在。演讲不说官话、被学生亲切称呼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的肌体。人大校长纪宝成也曾批评“大学围绕市场转”。
  
  富教授赚钱不是错,为了赚钱不顾学生忘了教书才是错。教授,职业一栏填的是教师,本职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占首位,这一点亘古不变。相较于富教授穷教授,教育是否有尊严,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关键所在,而追问这个问题也比追问教授是穷是富更有意义。(《每日新报》2011年11月11日 作者:赵睿)
 
  扩展阅读

  1.《大学教授苦乐不均:富教授开宝马 穷教授骑飞鸽》,《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3日

  2.《象牙塔沦陷是最后的沦陷》,《法制日报》2011年11月8日

  3.《教授贫富不均 好事还是坏事》,《西安晚报》2011年11月11日

  4.《教授富点也未尝不可》,《新闻晚报》2011年11月11日

  5.《富教授的富,不是校园财富》,《钱江晚报》2011年11月11日

上一条:【焦点】大学如何全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
下一条:【镜鉴】“学术繁荣”勿成早熟瓜果

【焦点】教授不必守清贫 教育必须有尊严
发布时间:2011-11-24 16:45:30来源:《高教视点》2011年第8期(总第22期)点击:我要评论:

  教授不必守清贫 教育必须有尊严

  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看到报道的第一时间,我竟分辨不出这个消息是好是坏,作为读者该喜还是该忧。造成这种心情上不知喜忧的尴尬是有缘由的,一则是喜,以往一身清贫两袖清风的教授终于能通过收入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一则是忧上加忧,大学教师之间的贫富差距竟然越拉越大,差距甚至能类比煤老板和矿工。
  
  那么,富教授的财富是如何获得的呢?首先是专攻的术业让教授们贫富分化,据说没钱的教授多集中在基础学科以及无法市场化、不受社会重视的专业领域,但也因人而异,也有语文老师靠成电视讲座明星跻身“有钱一族”行列的先例,再就是第二条途径——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公司、搞培训、做客座,赚取大量外快。而在教授收入排行榜的金字塔底部,大量教师由于年纪较轻、学历相对较低,不得不通过省吃俭用的方式来为继续深造积攒学费,以图能够早日跻身高收入教授的金字塔顶端。基于这个报道,“教师经不住清贫的考验”的批评纷至沓来,不绝于耳。
  
  无私奉献似乎是教师的天性,“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古谚也告知天下,教师必须清贫地任劳任怨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但更多的人好像忘了,其实教师也是一种职业,也要通过劳动获得社会支付的劳动报酬,为生存提供保障。所以我说,教师为什么必须清贫?教师为什么不能有好的生活质量?教师一定要“牺牲自己”才算完成使命吗?
  
  我想大家给出的答案都会是否定的,因为富教授穷教授的问题实质根本不在这里,一个教授是否称职最关键的评判标准不是富还是穷,而是他们收入的取得是否具有合理及合法性。中青报的这个报道里引用了两个例子,一个学生说:“教投资学的教授开着辆奥迪A6,家里有两三处房产。他说有人开出年薪百万聘他去当基金经理,他都嫌少不去,你可以想象他多么有钱啊。”另一个学生说:“凭借所做项目,我认识的这个教授成为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的老总,开着价值400多万元的兰博基尼跑车,在校园里常常引来围观。”显而易见,部分教授将有限的精力耗费在了频频的走穴与跑场上,上课是教授,下课成老板,最终致使主业副业化,副业主业化,甚至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背离教授的本意和职责所在。演讲不说官话、被学生亲切称呼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的肌体。人大校长纪宝成也曾批评“大学围绕市场转”。
  
  富教授赚钱不是错,为了赚钱不顾学生忘了教书才是错。教授,职业一栏填的是教师,本职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占首位,这一点亘古不变。相较于富教授穷教授,教育是否有尊严,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关键所在,而追问这个问题也比追问教授是穷是富更有意义。(《每日新报》2011年11月11日 作者:赵睿)
 
  扩展阅读

  1.《大学教授苦乐不均:富教授开宝马 穷教授骑飞鸽》,《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3日

  2.《象牙塔沦陷是最后的沦陷》,《法制日报》2011年11月8日

  3.《教授贫富不均 好事还是坏事》,《西安晚报》2011年11月11日

  4.《教授富点也未尝不可》,《新闻晚报》2011年11月11日

  5.《富教授的富,不是校园财富》,《钱江晚报》2011年11月11日

责任编辑:包吉凤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