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开云app串关
高教视点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热点】大学排行榜,你还信吗
时间:2012-05-31 11:12:06来源:《高教视点》2012年第4期 点击:

  草率:国内多数大学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数据如何采集及研究方法等信息,有的只公布指标大类,有的甚至连指标体系都没有
  
  渔利:有大学校长公开爆料,称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
  
  规范:建立行业协会,对成员进行绩效评估及资质审核

  中国的大学排行榜,怎一个乱字了得——看排名,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榜单“跌宕起伏”;看指标,评价角度千奇百怪、数据来源不清不楚;看市场,机构鱼龙混杂、盲目扎堆“打榜”……

  乱象
  
  不同版本互相“掐架”,甚至爆出“竞价排名”丑闻
  
  谁是中国最强高校?在武书连版的大学排行榜上,浙江大学力挫北大、清华,勇夺头筹;但武汉大学版2012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显示,北大成榜首,浙大居季军;5月,中国校友会网发布大学排行榜,浙大连前三都未能挤入。
  
  更离谱的排名,还得往下看:中国政法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网的排行榜上位居第76位,但在武书连版排行榜上跌出百强,位列109;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网上排名是124,在武书连版排行榜上退居181位。如此大起大落,难怪有网友直呼“大学排行榜天天都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存在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网大论坛、中国校友会网、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10多个机构、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仅发布过一两次,未能延续。除了学术机构推出的排行榜之外,商业机构的排行榜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公众眼球。
  
  在鱼龙混杂的大学排行榜中,不同版本之间互相“掐架”,不过是乱象的冰山一角。
  
  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估过程不透明,成为大学排行榜的“第二宗罪”。有专家表示,国内多数大学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数据如何采集、每所高校各项指标的得分等信息,有的只是公布指标大类,不公布研究方法,有的甚至连指标体系都没有,只是笼统地“参考”若干别家排名,几乎闭着眼睛列名单,其客观性和科学性难以令人信服。

  更令公众哗然的是,大学排行榜还爆出“贿赂门”丑闻:曾有大学校长公开爆料,称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2009年,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成都理工大学于2004年、2006年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到校作报告,并分别支出数万元课酬费,该校在这个课题组的排行榜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到2007年的92名,不禁令人心生疑窦。
  
  根源
  
  部分高校欲借榜单提升声誉、展现成绩,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成长缺乏耐心
  
  被认为是考生和家长择校“指南针”的大学排行榜,为何乱象频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排行榜公共性的缺失。这位专家称,大学排行榜应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共有且共享的,应体现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然而,随着高校和社会各方对大学排名的关注度与期望值的提高、高校借大学排名以提升声誉的强烈需求,大学排行榜的公共价值掺入了私利。
  
  有高校专家证实,大学排行榜的确能满足某些人的私利:大学校长以此论证自己的工作成效;排名上升有利于招生宣传;在国际合作中被当成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看来,大学排行榜本来应该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客观的评价作用对大学的发展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但利益导向让某些机构和个人利用榜单来赚钱,这实际上是教育领域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表现,而且是不成熟的市场化的体现。
  
  胡娟说,“在评价大学时,很多排行榜不重结构,重规模;不重质量,重数量,一些指标不符合教育规律,甚至背道而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目前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成长缺乏耐心、存在急功近利心态的一种体现。”
  
  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被不少学术机构质疑,源于他的计算方法充斥着“数量”替代“质量”、“规模制胜”的逻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其官方微博上称:按照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加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得分在榜单中连前500名都进不了;巴黎高师勉强进入前500名,和咸宁学院、宜春学院的排名大体相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则排在60名左右,与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排名位置相当。这样的指责被武书连认为是“胡编乱造”。武书连还用自己的评价体系推算出了与中科大截然相反的结论,以示评价体系无误。这样的争论,在不同的排行榜间并不鲜见。

  对于高等教育规律认识不清的大学排行榜,危害有多大?“尽管要相信民众和社会会有理性选择,但如果不科学、不客观的排行榜一直存在下去,会混淆一些事实,误导部分公众,形成不好的风气。”胡娟说。

  (《人民日报》2012年5月24日)

上一条:【观点】治校之道:大学应当善待学生厚待教工
下一条:【热点】加州理工排不进“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前五百

【热点】大学排行榜,你还信吗
发布时间:2012-05-31 11:12:06来源:《高教视点》2012年第4期 点击:我要评论:

  草率:国内多数大学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数据如何采集及研究方法等信息,有的只公布指标大类,有的甚至连指标体系都没有
  
  渔利:有大学校长公开爆料,称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
  
  规范:建立行业协会,对成员进行绩效评估及资质审核

  中国的大学排行榜,怎一个乱字了得——看排名,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榜单“跌宕起伏”;看指标,评价角度千奇百怪、数据来源不清不楚;看市场,机构鱼龙混杂、盲目扎堆“打榜”……

  乱象
  
  不同版本互相“掐架”,甚至爆出“竞价排名”丑闻
  
  谁是中国最强高校?在武书连版的大学排行榜上,浙江大学力挫北大、清华,勇夺头筹;但武汉大学版2012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显示,北大成榜首,浙大居季军;5月,中国校友会网发布大学排行榜,浙大连前三都未能挤入。
  
  更离谱的排名,还得往下看:中国政法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网的排行榜上位居第76位,但在武书连版排行榜上跌出百强,位列109;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网上排名是124,在武书连版排行榜上退居181位。如此大起大落,难怪有网友直呼“大学排行榜天天都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存在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网大论坛、中国校友会网、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10多个机构、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仅发布过一两次,未能延续。除了学术机构推出的排行榜之外,商业机构的排行榜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公众眼球。
  
  在鱼龙混杂的大学排行榜中,不同版本之间互相“掐架”,不过是乱象的冰山一角。
  
  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估过程不透明,成为大学排行榜的“第二宗罪”。有专家表示,国内多数大学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数据如何采集、每所高校各项指标的得分等信息,有的只是公布指标大类,不公布研究方法,有的甚至连指标体系都没有,只是笼统地“参考”若干别家排名,几乎闭着眼睛列名单,其客观性和科学性难以令人信服。

  更令公众哗然的是,大学排行榜还爆出“贿赂门”丑闻:曾有大学校长公开爆料,称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2009年,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成都理工大学于2004年、2006年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到校作报告,并分别支出数万元课酬费,该校在这个课题组的排行榜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到2007年的92名,不禁令人心生疑窦。
  
  根源
  
  部分高校欲借榜单提升声誉、展现成绩,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成长缺乏耐心
  
  被认为是考生和家长择校“指南针”的大学排行榜,为何乱象频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排行榜公共性的缺失。这位专家称,大学排行榜应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共有且共享的,应体现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然而,随着高校和社会各方对大学排名的关注度与期望值的提高、高校借大学排名以提升声誉的强烈需求,大学排行榜的公共价值掺入了私利。
  
  有高校专家证实,大学排行榜的确能满足某些人的私利:大学校长以此论证自己的工作成效;排名上升有利于招生宣传;在国际合作中被当成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看来,大学排行榜本来应该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客观的评价作用对大学的发展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但利益导向让某些机构和个人利用榜单来赚钱,这实际上是教育领域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表现,而且是不成熟的市场化的体现。
  
  胡娟说,“在评价大学时,很多排行榜不重结构,重规模;不重质量,重数量,一些指标不符合教育规律,甚至背道而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目前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成长缺乏耐心、存在急功近利心态的一种体现。”
  
  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被不少学术机构质疑,源于他的计算方法充斥着“数量”替代“质量”、“规模制胜”的逻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其官方微博上称:按照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加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得分在榜单中连前500名都进不了;巴黎高师勉强进入前500名,和咸宁学院、宜春学院的排名大体相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则排在60名左右,与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排名位置相当。这样的指责被武书连认为是“胡编乱造”。武书连还用自己的评价体系推算出了与中科大截然相反的结论,以示评价体系无误。这样的争论,在不同的排行榜间并不鲜见。

  对于高等教育规律认识不清的大学排行榜,危害有多大?“尽管要相信民众和社会会有理性选择,但如果不科学、不客观的排行榜一直存在下去,会混淆一些事实,误导部分公众,形成不好的风气。”胡娟说。

  (《人民日报》2012年5月24日)

责任编辑:侯庆飞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