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本科生书院制改为4年
从今年开始,复旦大学本科生的4年大学生活都将在书院度过,书院将成为本科生课余时间开展学术生活和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这是记者近日从复旦大学获得的信息。
复旦书院由一年制向四年制过渡,并正式具备本科生院的职能,是复旦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来的重要节点。新一轮改革酝酿于2009年,并且于2010年开始试点“希德书院”,由学生在书院进行自我管理实践,成功后今年推广。从今年开始,复旦大学全面启动本科生住宿书院建设,复旦学院下设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个书院。2011级和2012级全体学生将按照不同学科大类和专业,被分到5个书院;大三、大四学生可以自愿加入书院。从2011级开始,所有本科生都将有完整的四年书院生活。
住宿书院是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支点之一。书院由资深教授担任院长,统筹书院文化建设,书院设管理委员会,配备教学和学工骨干教师,协助院长工作。童兵、汪源源、彭裕文、王德峰、周鲁卫等教授分别出任五个书院的院长。以院长领导为轴心,书院将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度,鼓励书院内的师生交流。
今后,各个专业院系将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由新的复旦学院统筹院系和书院共同实施。而书院则更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空间塑造和价值导向,鼓励学生在不同交叉学科间交流探索,全面成长。(《文汇报》2012年9月7日 作者:姜澎)
浙大开文科大会启动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
9月13日,浙江大学召开文科大会,全面实施《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卫红指出,近年来,浙江大学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浙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她希望,浙江大学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切实提高师资水平;推进“走出去”战略,大力提升学术话语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据悉,浙江大学新一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计划包括优化学科体系、提升师资水平、培养卓越人才、构建高端平台、培育学术精品、打造一流智库、加强成果推广普及等十大主要任务。(《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15日 作者:焦新)
120所高校“结盟”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
“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联盟”今天在清华大学成立,共有120多所国内高校加入该联盟,其中,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5所高校成为首批应用示范基地。
该联盟平台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多学科创新平台。平台筹建工作历时1年,组织了全国120多所知名高校共同参与,在近千名骨干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建成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集成各类软硬件资源近6000台套。申报利用联盟平台资源开展的项目类型丰富,涵盖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水文、气象、电力、农业、医疗、化工等一大批具有行业及学科特色的领域。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联盟理事长李志民介绍,该联盟旨在整合各高校互联网实验资源,形成具有丰富资源和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多学科科研提供开放服务,为高校互联网技术创新和高校学生的工作实习和网络创业提供支撑。同时,通过项目合作,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科研团队、科技型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网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联盟,推动“十二五”期间高校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联盟平台的基础设施分布在各个高校和机构,避免了大规模重复建设的风险,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22日 作者:周飞)